談“化”色變如何破解?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辛忠認為,高質量卓越工程人才是關鍵。
“這些年最自豪的,就是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為國家作出貢獻的化工人才?!边@位近日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稱號的學者,用16個字總結了自己的為師之道——立足科研,站穩講臺,用心用實,育人育己。
辛忠主要從事材料化工、低碳化工等方面的研究,在聚烯烴成核劑的創制與結晶過程調控,合成氣高值化轉化和COx加氫過程的開發,以及聚合物材料極端潤濕表面的構筑與應用等方面作出了系列創新性工作。

辛忠正在上課。圖片由華東理工大學提供
多年來,辛忠無論多忙都堅持上講臺,授課中經常結合自己在工廠的工作實踐,講解工程師所需的職業素養。他非常注重融入學科發展前沿,及時更新課堂與實踐教學內容。同時,辛忠基于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創新思維。
辛忠積極倡導踐行綠色工程教育,他牽頭聯合天津大學等化工優勢高校發起了一項全面行動。該行動以綠色工程理念為引領,首次將綠色工程12項原則系統融入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
在授課時,辛忠圍繞課程中的工程問題,注重導入綠色工程理念,融入思政元素,培養學生自覺遵循綠色工程原則的系統思維。他還參與指導全國化工設計大賽組織工作,倡導創辦全國大學生“SCIP+綠色化學化工創新”大賽等。
多年教學間,辛忠一直踐行創新要由己及人、教育教學要與時俱進的理念。20多年來,辛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硬是把開始并不“入流”的輕化工程專業建成為輕化工程教指委的4個專業方向之一,以及上海市一流專業、國家一流專業。
針對傳統教學中的難點痛點,辛忠選擇“以虛助實”——牽頭建設“全國化學工程領域核心課程案例庫”,采用“三維仿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建立了均相、多相反應等16個案例庫,將工程開發遇到的各類問題通過虛擬場景實時再現,達到知識性、趣味性和生動性的融合統一。
辛忠領銜的教學科研團隊,形成了科教互動的傳、幫、帶、引梯隊建設模式。團隊作為輕化工程專業主要骨干,年均承擔本科生專業及實驗課程8門,編著有《材料添加劑化學》《輕化工產品合成原理及應用》和《小分子調控聚合物大分子結晶——理論與實踐》等教材及專著7部。
在做好學校工作的同時,辛忠還主動走出校園。任職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的10年里,他參與指導全國高校化工學科建設,推動實施國際工程認證,深化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改革,主持編制專業規范和標準,為提升化工學科整體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繼續推動綠色工程教育2.0版本,開展化工倫理教育的普及和實踐,培養青年教師兼顧好教學、科研與管理,將手頭項目進行產業化推廣……面向未來,辛忠列出了一份“待辦清單”,他將繼續為自己的教書育人之路鐫刻新注腳。
原文來源: 科學網 | 發表時間:2024-10-30 | 作者:江慶齡?